News Media

新闻媒体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


From 红会事业发展中心

1.jpg

座谈会现场

8月24日,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暨《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座谈会在中央文史研究馆举行。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红十字会等部门代表和和来自医学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代表,共70人出席了会议。




2.jpg

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嘉宾合影



《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是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由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竞成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以及百余位长期活跃在临床、科研、教学一线的民族医药工作者,基于长期的实践成果共同完成编撰而成。该书从酝酿到成书历经10余载,近100万字,近日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中国传统医学的战略性思考、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构成、中国主要民族传统医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以及医学的本原和未来四篇,对中国传统医学做了全面、系统、多维度的梳理和阐释,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反映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原创思维和“多元一体”的学术内涵。

3.jpg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主任发言

4.jpg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竞成教授发言


董竞成教授介绍说,由于一次援疆的经历,使他与少数民族结缘。此后他多次往返新疆、云南、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和学科的建设、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的构建及高层次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人才的培养,从而深深地爱上了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自2011年起,他连续举办了七届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比较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主题围绕中国传统医学新架构展开,汇聚藏医、蒙医、维医、壮医和傣医等多方民族医药专家,着重开展了对多个民族传统医学的比较研究工作,推动了该领域的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前进。在实践及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大中医”、“三分法”、“五要素”、“两个层面”、“三个融合”、“六个阶段”等创新性理论。这些理论是他在不同的民族医药体系中,通过不断挖掘共性内涵,提炼出的成果。

      上海科技出版社社长温泽远介绍说,该书有三个特色。一是厘清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内涵、哲学基础、历史地位、组成结构、理论、经验、技术、方法和方药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二是全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医药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用药经验,突出了中国民族医药的理论与特色,尤其重视民族医药在技术层面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究,重点比较研究了不同民族医药体系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寻找到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规律与共通性,为促进中国民族医学间的融合发展,提升中国传统医学在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及慢性疾病中的诊疗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兼容性与国际化、人文精神以及走出去战略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推广、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等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在发言中表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前身为“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由中国红十字会发起人沈敦和先生负责筹资建造,现为中国红十字会冠名的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董竞成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著名专家,在繁忙的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之余,还积极支持红十字公益事业特别是公益养老事业,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和为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江丹主任特别指出,董竞成教授主持编撰的《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对发展中国传统医学和少数民族医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王仲伟、陈俊宏、高利、陈士奎、蒋澄宇、张汉燚、景贵飞、操云甫、王振宇等专家学者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高度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认为该书通过比较研究中国各主要民族传统医学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得出中国各民族传统医学皆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彼此间相似性大于差异性的结论,从而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新架构。该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促进传统民族医学的融合与发展,而且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人类医学事业献上了一份厚礼。

董竞成是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学科带头人,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科技部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专家。



《中国传统医学比较研究》座谈会在京举行


https://tv.sohu.com/v/dXMvMzExMDIxMDgzLzE0OTUyMjE5OC5zaHRtbA==.html